English

托起新世纪的太阳

1998-07-02 来源:光明日报 孙武臣 我有话说

在纪念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读到了李鸣生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863》。这是一部撼人心弦、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它使我们形象而深刻地感受到我国科技事业浓浓的春意,领略到邓小平高瞻远瞩、雄才大略的伟大领袖的胆识与气魄。

这是一部大作品。它从正面取全景摄下“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长镜头,这样宏大的作品尚不多见。其次,作者给重大题材以巨大的思想支撑,而思想的开阔与深刻来自作者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感悟。其主要内涵有:第一,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第二,认识到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的研究课题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通过成果转化逐步发展并建立起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生产、经销、人才培养、学校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运行机制,使我国的高科技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建设自己的民族工业,创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第三,更加深了对科学技术主体———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劳动者,并且在现代生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些,正是《中国863》里着力表现的。作者满腔热情地讴歌了“863”,认为它“为20世纪的中国留下最具光彩的一笔”,“是科学家与政治家最神圣的结合。”它将是“整个中华民族难得的幸运”。

报告文学不同于新闻,不同于一般通讯。它应当传达出深层面的信息。阅读《中国863》时,我们正是被作品传达出的大量鲜为人知的深层信息所吸引所着迷。作为优秀报告文学,它虽不能像小说那样着力刻画人物性格,但也在报告事件的同时,尽可能地提供了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出现了科技战线的英雄谱,每个英雄都体现着他们所处时代的精神:朱丽兰、袁隆平、侯云德、吴、蒋新松、李耀通、邬江兴、汪成为、李国杰、陈章良、吴澄等。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或许远不如某些影星、歌星,然而,他们却以自己的生命与业绩奏响了我们时代的最强音,透示出我们民族的希望,预示出我们国家未来文明的辉煌,并且更充分地代表与体现着我们时代的精神!

为科学家立传不始于今天。早在新时期开始,特别是在邓小平在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的影响下,报告文学再现科学家的胸怀与业绩,曾出现过热潮。如写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写李四光的《地质之光》,写植物学家蔡希陶的《生命之树常青》,写流体力学专家周培源的《在湍流的涡旋中》等。这些作品为知识分子立传,为作为事业与人生的强者的知识分子而歌,为知识与人才倾力而呼。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生活与命运,作家们表现出主人公身处逆境之中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与献身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韧性战斗意志与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胸襟与永无止境的理想追求。可惜此后一段时间,知识分子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势头渐弱。而李鸣生却对此情有独钟,挚著于为科学家写传,先后有七八部长篇报告文学问世。《中国863》,可以说是他的又一部力作,也可以看作是他截止到目前的代表作。

将《中国863》中的科学家与新时期出现的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品中的科学家作一对比,是很有趣的。我们能看到不变的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所特有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与献身精神。然而,在不变中有变,即注入了今天时代的现实性因素。比如,许多实施“863”计划的科学家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但同时还认识到“掌握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因此,他们之中许多人又都是科学技术的管理人才,甚至又都是有市场经济头脑的企业家,是他们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与先进争高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们国家的声誉与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为我们的文学做出了新贡献。

此外,在谈到这部报告文学的艺术性时,我们不能不谈到它的抒情与议论。它的充满激情的抒发是基希所说的那种“强烈的社会感情”,这种抒情与生动朴实的描绘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的议论充满了理性精神和思辨色彩,又常常是揭示作品深刻内蕴的画龙点睛之笔。读那些表明作者思想力度的篇章与段落,我们会强烈感受到它的思想冲击力。当我们阅读书中“回想5000年”、“强国不是梦”等精彩篇章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作者那一颗与我们民族一起跳动的“大心”。没有这样的“大心”,作者不可能用自己的情感浸润题材,不可能用自己的思想理解与认识、驾驭与表现好这样重大题材。而正是抒情与议论的融合,使得这部报告文学极富审美价值。

作品的现实意义是明显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中国863》对此作了形象而深刻的解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